本报记者 林建荣

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珠江口近海域超大型城市,深圳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积极发展海洋经济。202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3128.55亿元,同比增长3.9%,占GDP比重达9.7%。


(资料图)

深圳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涉海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税费服务,推动涉海企业做大做强、海洋产业集群发展,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税务力量。

远洋渔业企业扬帆深蓝

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这是深圳靠海吃海的先天优势。从边陲小渔村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海洋渔业的发展。仍是边陲小镇之时,深圳依靠海洋渔业起步。随着渔业资源日益匮乏,深圳瞄准现代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深晖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远洋渔业捕捞、水产品加工等业务于一体的渔业企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集船队运作、海外渔业基地、运输、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当下,单纯靠渔船数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已不适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深晖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晖对记者说,今年,他们启航了深圳市首批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这种新型远洋渔船采用了复合夹层船体外板、机舱内表面防火处理、鱼舱保温等众多创新技术,最多可储存金枪鱼40吨,同时配备了全自动保鲜系统,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制冷操作,不会损伤鱼表皮,冷却速度快,恒温性能好。

在杨晖看来,渔业向好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持续注入。“2022年以来,我们企业免征增值税销售额超676万元,我们把这些资金全部用于采购更为先进的捕捞设备。”

更让杨晖印象深刻的是税务部门全方位的服务。“去年企业所得税申报后,税务干部立即联系我们,说我们有一项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并在电话里讲解政策,还通过‘远程办’平台辅导我们更正了报表,让我们及时享受到远洋捕捞企业所得税减免近500万元。”他说。

海洋科技企业装上税收引擎

深圳被誉为“科技之城”,海洋科技企业也聚集于此。目前,深圳拥有涉海企业近3万家,集聚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集集团、招商重工、深圳港集团等龙头企业,邦彦技术、华大基因、海王生物、汇川技术等创新型“领头羊”。全市已建74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4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推动深圳海洋经济不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89”“海洋石油291”……这些国际先进的多功能深水工程船队是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的创新成果。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装备最齐全的水下工程作业公司,深圳海油工程近年来持续加大海洋高端装备建设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无人化、智能化深海探测作业技术能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75%,再提高到100%,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深圳海油工程财务负责人张勇表示。据统计,2023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02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

总部位于南山区的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专注于水下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是国内首家将水下机器人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

“吉影科技近年来累计投入的技术研发资金超过5000万元,各项专利技术储备达200多项。”吉影科技CEO邱海虹表示,研发是一项耗时耗力,甚至“烧钱”的投入。“2022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000多万元,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政策、一对一辅导,让我们把优惠政策用好用足,支持我们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朝着中国海洋科技发展标杆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港口企业打造智慧港航

一艘艘万吨级远洋货轮集聚在锚地,一排排吊机上下穿梭装卸着集装箱,满载着“深圳制造”的数万个集装箱静候出海……深圳港一派繁忙作业景象。

深圳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达3004万标箱,是全球第4个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的港口。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营成本刚性增长等因素影响,港区企业面临较大现实压力。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盐田区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实时关注港区企业动态,成立分析专班,多维度分析各家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主动甄别符合优惠条件的市场主体,确保税惠红利精准“入袋”。

“2022年,在税务干部辅导帮助下,我们申请了增值税留抵退税1800多万元,不仅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更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信心。”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王晓景表示。在税惠红利助力下,深圳港集团进一步加大港口智慧化升级改造力度,全力推进智慧港口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

远控岸桥、自动驾驶的智能拖车等智慧化升级改造,也让妈湾港区的海星智慧港从以前散杂货码头摇身变为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大大提升。港区内的1#~4#泊位正在由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运营。

“公司正在攻关的智慧岸边、堆场装卸系统、智能闸口管理、智能能源管理等多项核心技术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谈及港口的智慧升级,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办税人员林洋冰介绍,近年来国家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企业享受到超过6000万元的退税款项,为智慧升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申请相关税收优惠过程中,税务干部对政策的专业辅导和贴心服务给林洋冰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公司规模很大,及时了解国家产业导向和最新政策,对于我们投资运营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税务干部的辅导很及时、很实在。”

临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深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晓林表示,税务部门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最优服务,着力打造公正、透明、诚信、可预期的优质税收营商环境,为广大海洋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提供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助力深圳将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朝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