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杨淑君、马逍然)“太神奇了,能看到这么古老的书。”头顶古星空图,面对藏有200多册珍贵古籍的古籍墙,来自韩国的10岁女孩孙源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展时感叹道。


(资料图片)

在国家大剧院上一堂民乐体验课,欣赏丝竹管弦之美;身着马面裙,梳起云髻,与老师同学一起泛舟昆明湖;夜游北海公园,在中式园林中听曲赏舞,体验“一步一景一画卷”……日前,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华裔青少年相聚北京,在“2023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季研学营”共赴一场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最小6岁、最大24岁,或热爱书法,或擅长中国画,或喜欢汉字设计,或钟情民乐表演……他们中,很多人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这次的4天时间里,他们得以近距离观察、感知中国之美。

8月8日,“2023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季研学营”的学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杨淑君 摄

“妈妈,你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活动中,来自澳大利亚的6岁女孩林婉约与母亲吴荣晶一起触摸“同心共振”互动专区的十二生肖纹样,聆听各民族的音乐交响。

“之前我们都是在地图上告诉她北京在哪里,现在她可以目睹北京的古老与现代,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吴荣晶说,女儿第一次来北京,非常期待去爬长城和吃冰糖葫芦,“虽然孩子还小,但我想让她尽可能地多听中文,多接触中国文化。”

在培养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启蒙教育方面,家长们有着多种方式。来自新西兰的黄陈燊说,从儿童时期开始,她的两个儿子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兴趣。“他们曾尝试学习钢琴,但最终选择了二胡和扬琴,一直坚持到现在。”

黄陈燊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音乐技能,更是深深沉浸在中国传统民乐的韵味之中:“这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的学习,更是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刻体验。”

刘艳是英国伦敦一所中文学校的教师。为了让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刘艳会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研读经典诗词。

“尽管孩子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但是通过深入学习,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华裔个体,自己的根源所在。”刘艳说,“参加这次研学营,也能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真切的感受。”

杨柠莘子是刘艳所在学校国画班的学员之一。自去年参加了中国传统绘画课程后,她便被这种中式之美深深吸引。这位11岁的小姑娘说,中国绘画所展现出的大自然的壮美景象以及生动的花鸟鱼虫,“非常令我着迷”。

为了此次研学营,杨柠莘子特意绘制了一幅国画作品。作品中,她描绘了长城、故宫、“鸟巢”和梅花,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着对中华情韵的理解。

“眼见为实,这几天的参观学习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更多地方,见证更多中国之美。”来自马来西亚的张凯宣说。(参与采写:林可、刘亦峰)

来源: 新华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