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技创新生力军,为国家战略人才强基。”6月,淄博第四中学以其鲜明的特色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近年来,省内外100余所高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到该校考察交流。这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省级技术学科基地为依托,通过特色课程开发和多元育人平台的搭建,推进跨学科教学创新和育人方式变革,全力打造智能创新教育特色办学品牌的结果。

转变育人方式,“沉浸式”全环境让学生“学得深、悟得透”

近年来,学校注重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教学大数据平台、特色功能室、“互联网+”智慧食堂、“物联网+”智洗中心等智能化校园全覆盖。同时,不断丰富“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联合育人”途径,构建教育创新全环境育人新格局。


【资料图】

打造“沉浸式”育人课堂是学校鲜明的特色之一。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积极探索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开展“数字化技术与数学抽象和建模”“3D打印与生物建模”“基于GeoGebra技术与物理”等项目教学,每年组织开展科技节创意大赛、纸模大赛、手掷模型设计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于无形”。另外,学校还组建了四大科技创新精品社团,开设了机器人航天、智能控制、创客设计等20个项目,每两周开展1次活动。拓建技术学科五大实践基地,与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在学科教研、师资培养、研学考察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了育人载体在校内外互通共享。

“这儿的蘑菇种植技术也是科技时代的产物!”通过听取“菌菇培育”视频讲解,学生们耳目一新。在40分钟的校外课堂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学校高一新生到淄博七河生物公司开展科技实践研学活动、探知数字赋能下的科技农业发展的情景。据统计,2021年以来,参加科技创新研学实践活动的学生有1200余人次。

立足学科素养,让特色学科课程“开得足、开得好”

在开齐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注重深化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构建技术学科基础课程、进阶课程、高水平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分别面向全体学生、对智能创新有兴趣的学生和智能创新高水平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策略,开设“纸桥制作”“水火箭”“摩斯电码实验”等跨学科教学项目。

为突出特色课程群建设,学校开发了“人形机器人微电影创作” “3D打印设计”“奇幻创客”“信息学奥赛之C++程序设计”“无人机任务挑战”“机甲大师”等七大类校本课程,采用“课程超市”方式,让学生选课走班,分类分项实施。以“人形机器人微电影创作”选修课程为例,学生自创作品获国家一等奖14项。2022年,“Arduino创客之路”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设计”,学校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

“在‘智创未来’技术学科基地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信息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名教师告诉记者,近年来,选择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了大幅增长,为国家科技创新领域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快孵化驱动,让成果辐射力“传得广、传得远”

怎样才能让优秀成果价值最大化?学校注重加大学科基地创新成果孵化和推广力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STEAM+创客”实践类校本课程研究、“以赛促学”培养模式等多个创新项目成果在区域内外的中小学得到推广。2021年以来,学校在全国第十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技术学科省级工作坊、淄博市普通高中名校网络课堂等国家、省、市级教研平台上介绍学科建设经验。另外,有来自兄弟学校的300余名教师观摩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5月,学校承办了淄博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选拔赛),并结对帮扶沂源县第一中学,与6所中小学校签署共建协议。据了解,学校通过学科论坛、课程观摩、学生研学等方式推广创新成果应用,组织了市域内中小学竞赛,吸引了学生1000余人次参加。该校校长朱文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抓住特色高中建设这一契机,让更多学生因为我们的办学特色而获得出彩的机会。”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张桂玲 王俊僮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