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奇葩盗墓案件。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震惊之余其实还有点忍俊不禁,也真的得感谢他们的“不专业”,才让国宝逃过一劫。其实盗墓之风古已有之,且到如今也屡禁不止,我们就简单来聊聊盗墓团队内部的那些事。


【资料图】

一、团队构成

就盗墓者而言,干的是黑活,那么找什么人合作就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这个团队规模不会太大,毕竟人多嘴杂,容易泄露风声。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

这几个人各有分工,其中大致又分为"掌眼”、"支锅〞、〝腿子"、“下苦"四个不同的等级。

“掌眼"具有探寻古墓和鉴别文物的能力,负责策划、组织,鉴别和出售到手的文物。

"支锅"负责盗墓前期投入的资金、设备,以及后期工人的工资。

"腿子〞是盗墓活动中的技术工人,掌握爆破等专业技术。

“下苦"则是千活的主力,要抡铲探眼,打洞开坑,收入却最低。

那么,这个盗墓小团体是怎么组成的呢?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叫作“碰伙”,简单理解就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事情结束了就一拍两散,不具备稳定性。这种临时性的盗墓团伙一般不具备专业手段,属于临时起意性质,比如新闻中的这几位,连团队分工都没做好,居然还搞什么内讧。

第二种,叫作“组伙”,其实就是有一两个经验丰富的盗墓者头目,挑选合适的团队成员进行盗掘活动。一般是头领负责找墓,其余人按照出力大小最后分赃,一般来说,这些临时工只能拿到相当于工钱的小部分钱财,大头在头领那。

第三种,叫作“拉伙”,这个就成气候了,不再是前两者的小打小闹,因为背后有出资人的缘故,其专业程度以及设备先进都可想而知。这种团伙内部,人员基本比较固定,技术手段也比较成熟,因此一般多针对帝王将相等大型里陵墓下手。

二、盗墓行规

据说,盗墓有个行规,即【在上拉绳必是父,在下盗宝必是儿】,为啥会这样?

我们想象一下,盗墓贼打一个洞,一人下去取珠宝玉器,一人上面用绳子系上来,经常会发生了拉绳人见财起意抛弃下面同伙而去的事。于是后来这种盗墓行为就演变为盗墓团伙以父子居多,虽然也发生了儿子扔下墓里亲爹的事,但是却几乎没有把儿子留在墓里不拉上来的老子。

于是,盗墓行规固定为——父子盗墓时,父在上,儿在下。

由此行规,再未发生盗墓死于墓中之事。

其实这个问题用利益导向就可以思考明白,感情也不例外,罗翔说人性的时候也提过盗墓行业定下的这个规矩,如果父子上阵出墓的时候一定要让父亲先出来,因为为了争夺钱财害孩子的人很少,但害上一辈人的很多。

为什么人们的爱总是向下的呢?因为本质爱孩子就是爱自己,爱自己未来的希望,爱自己与世界可以延续下去的联结。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盗墓上阵父子兵的根本原因所在。

最后,珍爱生命,远离盗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