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主汛期,王世良的手机变得格外繁忙,防汛预警信息是他收到最多的短信。“有些防汛预警信息是崇州水务局发布的,有些是市应急局发布的,有的是提前6小时发布,有的是提前2小时发布,一看到这些信息,就要立刻进入‘战备状态’。”

今日一大早,崇州市文井江镇鸡冠山老棚子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的王世良,沿着河谷一带开始了当天的巡视。“汛期雨情变化多,有时候山下没下雨,但山上可能在下,每天都要看一下才放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防范河道上游危及下游

从海拔3000多米的鸡冠山一路曲折奔流而下,流入文井江镇境内的文井江,宽不过三四米,江水潺潺,沿江而建的农家乐林立。当下正是避暑季,这里格外凉爽,农家乐的院子里停了不少游客车辆。“大家看好小孩,不要靠近河边玩耍哦。”对着刚将车停进院子的游客,德兴休闲山庄老板陈少明好心出言提醒。

记者注意到,河谷散布的巨石,水中激起的巨大浪花,都显示出这条河的“狂躁”。“海拔落差大,平日里河水就比较湍急,暴雨时更加凶险……”文井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鸡冠山山峦起伏,巨大的落差让鸡冠山拥有龙门山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极为壮观的瀑布群。这些瀑布飞泻而下,形成支流,汇入文井江。一旦发生山里局域性短时强降雨,就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是成都市地质灾害隐患点。

“文井江上游鸡冠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该负责人说。上游虽是无人区,下游却住着村民和游客,且80%以上的村民散居于文井江沿河两侧,只有加强对无人区的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才能防止河道上游危及下游。

山区防汛,山洪灾害风险防御难度最大,而难点就在对无人区的监测上。“山里信号差,就算飞无人机也只能看到森林表面的情况,看不到被遮挡的地方。”

“人防+技防”让预警响应跑赢汛情

文井江上游无人区监测难题如何破解?答案是“人防+技防”双管齐下

“进入汛期以来,我们安排了像王世良这样的专职人员,每天对隐患点开展常态化巡查。”崇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被称为“前哨”,一旦山上下雨了,河里水位上涨,就用卫星电话通知山下。

除了“前哨”在发挥作用外,“技防”手段也大显身手。在文井江中下游的农家乐、民宿聚集区,记者看到多个监控河水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监控的画面会实时传输到崇州防汛抗旱调度中心。

“今年,我们还在鸡冠山增设了视频监控自动水位监测仪。”据崇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马洪泉介绍,该系统集雷达监测、视频监控为一体,可精准预测区域降雨情况,其相关监测数据将为可能发生汛情时提前发布预警、组织转移避险等,及时提供重要研判依据。

“这些信息化手段跨越江河崇山,将有效弥补‘人防’的不足,跑赢成灾速度,让远程决策指挥调度看得见、喊得应、调得动。”马洪泉告诉记者,今年,崇州市在鸡冠山无人区、九龙沟增设视频监控、自动水位监测仪及雨量监测设备各3套,在沿山地区、重要河段、山洪危险区建立了电子围栏系统和100套视频监控系统。

增设物资提升防洪抗汛能力

“扎实做好‘技防+人防’的同时,还在‘物防’上实现储调结合。”崇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急救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例如,在文井江沿线,还布设了一些应急抢险物资柜,备有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和救生杆等,一旦有险情,可第一时间就近提供救援物资。今年崇州市级防汛物资仓库还增储了约110万元的防汛物资。

不仅提前备足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崇州市组建219支抢险队伍,人员4400余人,累计开展200余场防汛演练。此外,崇州市与都江堰、汶川等周边区县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雨情等信息互通,做到“上游吹哨,下游开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粟新林 摄影 谢红霞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王淇

推荐内容